发挥第三方评估优势 助力科研评价改革
时间:
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公平、公正地评价科研质量?我国科研评价路在何方?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由谁来评价的问题,也就是评价主体的问题。2015年5月,教育部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2017年1月,国务院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鼓励行业企业、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价和决策咨询,大力培育专业服务机构,委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评价”。文件的出台凸显了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我国教育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为深入推进我国科研评价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为此,积极培育和依托社会第三方机构参与科研评价,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作用,是深化我国科研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科研观的迫切需要,是改进我国科研宏观管理的必然要求。
第一,强化评价主体独立性。第三方评价机构是指介于委托方和被评价方之间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能够按照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各级各类社会活动开展客观公正评价和判断的专门评价组织,具有独立性、公平性、专业性以及服务性等特点。其中,独立性是第三方评价机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它直接影响着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是第三方评价区别于其他评价的根本所在。具体而言,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学术独立以及经济独立四个方面。其一,机构独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组织结构、独立的责任财产,能够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其二,人员独立。第三方评价机构拥有自己的专业评价团队,在评价活动中主要以专职评价人员评价为主,专家参与评价为辅。其三,经济独立。第三方评价机构资金来源独立,主要依靠提供多种专业化的评价服务来获取经济收入,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各方利益风险。其四,学术独立。第三方评价机构与委托方和被评价方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坚持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不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二,推动树立正确的科研观。科研评价犹如一根“指挥棒”,引领着我国科研发展的走向,其导向是否正确、标准是否全面、指标是否科学、结果是否公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科研人员的科研精神与科研态度。破除“唯论文”的评价导向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科研评价“指挥棒”问题。全面认识科学研究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树立正确的科研观,是我国科研评价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第三方评价机构既独立于政府部门,又独立于被评价对象及其相关利益方,因此它能够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独立自主地开展评价工作。根据新时代我国科学研究发展的目标与要求,第三方评价机构在目标设定、程序制定、指标研制、标准完善、考核实施以及结果呈现等环节着重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可以有效发挥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把控科研评价的正确方向,引导科研人员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科研工作,引导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科研观,促进我国科研健康发展。
第三,为学术评价提供专业支持。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专业的评价团队、专业的评价体系、专业的评价方法以及专业的评价技术等四个方面。一是评价团队。第三方评价机构拥有一支具有先进的评价理念、掌握评价专业技术、具有丰富评价实践经验、专兼职相结合的跨学科评价队伍,为评价改革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二是专业评价体系。第三方评价机构秉持正确的科研观和质量观,能够根据评价委托方的要求制定评价标准,研制评价体系,开发评价工具,形成评价报告等,为评价改革提供专业智力支持。三是评价方法。第三方评价机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个别访谈和资料查阅等方法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为评价改革提供方法路径选择。四是评价技术。第三方评价机构依托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以及报告生成等功能,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被评价对象全貌,为评价改革提供现代技术支持。
第四,促进学术评价健康发展。科学研究评价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研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当前,我国科研评价改革旨在净化学术风气、优化学术生态的同时,引领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研评价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和努力,我们应以相关文件为行动纲领,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目标,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科研评价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果、新进展。